知名领导学讲师凯文·克鲁斯,对288名成功人士进行了采访,包括7名亿万富翁、239名企业家,13名奥运会运动员和29名优等生,发现这些人都是“时间控”,他们懂得合理分配时间,任何时候都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,何时做,怎么做可以高效完成目标。换一句话说就是,能够掌控时间的人,往往都可以很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,事业获得很大的成功,并创造巨大的财富,收获幸福美满的生活。俄罗斯作家雷巴科夫曾说过,“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,比用时计算时间的人,时间多59倍。”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像这些精英人士一样,把时间视为最重要的资源,从小就能够系统地管理时间,高效地学习,妥善地处理事务,那么他肯定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自由时间,发展自己兴趣爱好,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。可是小朋友的大脑还没发育成熟,他们不太可能生来就会管理时间,还得要我们家长从小给他做好引导,让他慢慢拥有这个“强点”,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与学习。小朋友都有爱拖拉的毛病,怎么才能让孩子告别拖延、做时间的主人呢?在展开这部分内容之前,我们先来了解一下“珍妮特定律”。以前物质匮乏,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好东西吃,所以小时候的我,往往才过完年就开始盼着第二个春节,那时感觉时间好漫长,一年就好像过了一个世纪一样。现在的一年,转眼间就过去了。相信你也有这样的体验。为什么我们对时间的感知跟童年不一样呢?这就要说到珍妮特定律了:青少年主观记忆时间长度比较长,中老年人主观记忆时间比较短。也就是说,人一生中某一时刻的心理时间的长度与年龄成反比的。再说白一点就是,你年龄越大,感觉时间过得越快。小孩子和成年人,对时间的感知不一样,“快点”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你感觉孩子磨叽,嘴里念叨着“快点”,不断地催他是没有用的。孩子拖延磨叽,根本原因还是对时间的认知不够,不晓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。和不少孩子一样,我家娃做事也爱拖拉磨蹭,使出以下4个“杀手锏”之后,孩子的拖延症慢慢被我“治”好了,以前每天都鸡飞狗跳,现在母慈子孝,家庭氛围融洽了不少。1.认识钟表要让孩子认识时间,当然首先要教孩子认识时钟。孩子能理解并认得10左右的数字,我们就可以教孩子认识钟表了。不用刻意去教,把这种意识带入到生活中就行了。比如:“长时针指向9的时候,我们就该睡觉了。”一旦孩子能够理解短时针了,就可以教准确的时间了。“当短时针指向3、长时针指向12的时候,正好是3点。”“短时针指向3,长时针指向6的时候,是3点30分。”等孩子能够理解准确的时间和30分钟,我们就可以教分钟了。首先,我会以5分钟为单位教孩子:“长时针指向1的时候,就是5分钟了。我们用5分钟把汤喝完吧!”。“长时针指向11时,就是55分钟了。当短时针指向11,长时针指向11的时候,我们就要准备吃午饭了。”当你在日常生活中,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,孩子对时间的感知会越来越强。2. 做事设定时间期限孩子平常做事都很散漫,叫他喝水,他能磨蹭十几二十分钟;叫做描红,磨叽一个小时,写不出几个字。当我把他做的每一件事,都设定一个明确的时间期限,我的血压终于平稳下来了,现在看他都多了几分慈爱。孩子终究是孩子,他的很多事情都要需要父母的协助,才能顺利进行。给事情设定一个期限,孩子大脑会有强烈的危机感,注意力上来了,潜能就被激发出来了。现在我们家有不同样式的计时器,以此应对不同场景,每做一件事之前,我都会提前告知孩子,我们接下来要用多少时间做什么,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,那么当天就不能做他喜欢他做的事情。比如:“豪豪,我们要洗澡了,10分钟内搞定,今晚可以多读一个故事,超出时间了今晚就不读了。”说完拿出10分钟的沙漏计时器开始计时。“小宝贝,5分钟后我们开始写作业了,20分钟内写完,今晚可以继续讲你爱听的《昆虫记》,超出时间妈妈就不讲了。”然后拿出开始计时。读书是我家宝每晚睡前必做的事情,如果当天没做这一项,等于天塌了。老实说,刚开始很痛苦,因为当晚没做,他会撒泼打滚,不过看我每一次都坚守底线,现在都乖乖听讲了,有时磨蹭了一两分钟,也会争取在限定时间内搞完。孩子有进步了,记得及时奖励他,可以是口头表扬(找到值得赞赏的地方,狠狠表扬);可以是精神奖励(多读一个故事、陪他玩一个游戏);可以是物质奖励(如买一个他喜欢的玩具)。我一般选择精神奖励,因为这种奖励更持久,也更有利于大脑的发展。3.生活作息视图化研究发现,生活作息不规律带来的疲劳感和压力会激活大脑的“生存本能”,让我们专注于周围事物,而非学习(或工作)本身。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控制专注力,尽可能每天让孩子按照计划过有规律的生活(下图是我家娃上周一至周五上幼儿园的生活作息表,幼儿园那部分我略去了)。为了减少催促,最近把孩子的生活流程都按时间轴做了规划,然后打印出来跟他捋了一遍:几点起床、白天什么时间要干什么,大概要花多长时间,放学回家要做什么,几点学习、学多久,几点睡觉。以前都是我在主导,我叫他干什么就干什么,现在他了解自己的生活流程,摸清了规律,忘记的时候就看看作息图,再也不像以前那么散漫了。相信继续执行下去,神经回路得到强化之后,孩子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。4.学会闭嘴我发现,当我反复催促孩子的时候,他会很烦躁,并且做事也做得更糟糕。不过假如有一架飞机天天在我们头顶盘旋,我们肯定也受不了那种聒噪。再深思一层,啰嗦的背后是看不起,不放心、不信任,孩子看到的是自己的无能,找不到一点自信心和成就感,怎么会自觉主动去做事呢?被虐千万遍后,我学乖了,需要我提醒的时候,就用陈述性语言一句带过,“好了,该刷牙了。”确定孩子听到后,自己该干嘛就干嘛,他没有时间内完成,那就承受自然后果。俗话说得好,人教人,教不会,事教人,一次就会。孩子见我次次来真的,现在每当我提醒他干什么,都能积极地回应了。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